潘师正居中岳传道50余年,其祖、父也皆于北朝官至州刺史。据说他生有仙骨,幼无童心,少年丧母后即出家为道士,随王远知学道法,后居嵩山传道。唐高宗李治曾多次驾幸嵩山,咨访道要。永淳元年(682年)卒,高宗及天后追思不已,赠太中大夫,赐谥体玄先生。他的弟子18人,以韦法昭、司马承祯、郭崇真、吴筠等最为知名。他对茅山宗在北方的发展做出了贡献。他的思想见于《道门经法相承次序》,汇集了南北朝以来的各派道经,显示了他对各家的融汇态度。
司马承祯,字子微,法号道隐,河内温(今河南温县)人,出身仕宦之家。少好学,薄于为吏,年21出家为道士,师事潘师正,居嵩山,学其符箓及辟谷导引服饵之术,后止于天台山传法。武则天闻其名,召至都,降手诏以赞美之;睿宗时,又访以阴阳术数之事;玄宗从其受法箓,又为他在王屋山筑观。开元二十三年(735年)卒,赠银青光禄大夫,谥曰贞一先生,并为御制碑文。他和当时的许多文人士大夫来往密切,与陈子昂、卢藏用、宋之问、李白、王维、孟浩然、贺知章、王适、毕构为仙宗十友,扩大了茅山宗在文士中的影响。他在道教理论上也多所建树,主要著作有《坐忘论》、《天隐子》等十余部,对茅山宗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。他的弟子有70余人,唯有李含光、焦静真得其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