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.教学效益对比
两位老师的教学目标都基本达成。梁老师的四环节教学任务都顺利完成,特别是“得法”目标得以落实到位。学生在课堂上切实获取了解读“议论性散文”文本的实用方法,并且能够学以致用,能将在本堂课所学的方法迁移运用到另一篇课文的学习中来。梁老师说,他后来引导学生用本课所学的文本阅读法来解读钱锺书的《窗》时,学生感到比较轻松,有事半功倍的效果,说明学生基本掌握了这种阅读方法,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。杨老师的五环节教学任务也落实了,帮助学生切实解决了许多障碍性的思维难题。而且,从语文的教学特点来说,语文教学要体现语文的味道,语文的味道需要感知。巢宗祺教授强调过,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,对文本的感知、对生活的感知、对自我的感知。在杨老师的引导下,学生深入品读了文本中富于哲理性和形象性的句子,感知到文本语言的情趣和理趣,受到语言的熏陶,得到思想的升华,文学鉴赏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。可以说,“杨课”使学生得“鱼”,“梁课”使学生得“渔”;“杨课”使学生知其然,“梁课”使学生知其所以然;“杨课”使学生能“入乎其内”,“梁课”使学生能“出乎其外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