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31] 转引自王路:《“是”与“真”——形而上学的基石》,北京,人民出版社,2003,第86页。
[32] 胡适:《先秦名学史》,上海,学林出版社,1983,第41页。
[33] 张东荪:《理性与良知》,张汝伦编,上海,上海远东出版社,1995,第346~349页。
[34] 转引自申小龙:《汉语与中国文化》,上海,复旦大学出版社,2003,第153页。
[35] 刘丽芬:《语言与民族思维互为观照——以俄语为例》,载《中国社会科学报》2012年7月25日版。
[36] 周小涛:《从中西思维方式初探英汉句法差异》,载《中北大学学报》(社会科学版)2007年第4期。
[37] 〔法〕克洛德·拉尔:《中国人思维中的时间经验知觉和历史观》,载〔法〕路易·加迪等:《文化与时间》,郑乐平、胡建平译,杭州,浙江人民出版社,1988,第31~64页。
[38] (晋)郭璞注、(宋)邢昺疏:《尔雅注疏》,上海,上海古籍出版社,2010年版,第85页。